时间: 2024-02-02 14:28:42 来源:绞肉机
想想也是,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注重享受,重视家庭环境的品质,添置小家电就成了众多消费者的喜好,背后自然催生出了庞大的市场规模。
2015至2022年,小熊电器营业规模由7.25亿元增长至41.18亿元,一跃成为“顶流”的小家电品牌;
而19年顶着“创意小家电第一股”光环登陆深交所的小熊电器,股价一年间涨了近6倍,从28元/股飙到了163元/股,让人惊叹不已!
可惜,成萧何败萧何,创意小家电企业爆款难以复制、产品过于繁杂且同质化,以及重营销轻研发的通病,存货过高、产品质量上的问题频发的隐患都在考验着小家电企业的应变能力,对于小家电“顶流”小熊电器来说,前路并不乐观!
前面有美的、海尔这类大佬,后面有咬牙坚持的九阳,旁边还有空调做的不过瘾一直想插足小家电的格力,高端领域更是被戴森占据,智能小家电则是米家的天下…
在这种竞争惨烈的市场形势下,竟然还能杀出一匹黑马,哦,不,确切地说应该是黑熊,着实让人感叹!
绕开传统家电企业的围猎,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小熊电器”,002959.SZ)
开辟了“创意小家电”新赛道,在打造爆款单品、快速扩充产品品类的同时,乘上线上电商的快车,才有了远高于传统家电企业的增长速度。
小熊电器201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成为“创意小家电”第一股,短短一年时间,股价从28.25元/股冲到了163.3元/股,涨了578%!
2020年双十一期间,小熊电器七大品类获得天猫平台销售额第一;五大品类获得京东平台销售额第一。
2022年营收41.17亿元,同比增长14.18%,在一众小家电企业中可谓是逆势增长。
不得不感慨,在特定时期、特定行业,只要你在细分市场做的足够精致,就有望成为一代霸主!
然而,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,20年8月后小熊电器的股价便是一路下跌,到22年4月,直接回吐了自20年2月以来的所有涨幅。
之后,股价开始震荡上行,涨势持续到了23年6月中旬,股价也从底部实现了翻倍。
就在近日,小熊电器发布了23H1业绩预告后,股价出现大幅度下滑。目前,股价回调至63元附近,一个多月的时间跌去了超过30%!
回顾小熊电器近年来的经历,字里行间皆透露出一个信息——前方路上挑战慢慢的变多,小熊电器是要成为“自作聪明”的熊大,还是“鲁莽一根筋”的熊二?
一个普遍的现象是,那些为了阻挡后来者而高筑的壁垒,同样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将企业“堵死”在胡同里。
小熊电器成立于2006年3月,是一家以自主品牌“小熊”为核心,从事电器器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。
小熊电器的创意小家电产品有厨房小家电、生活小家电及其他小家电,其中细分产品酸奶机、电动打蛋器、电热饭盒、加湿器、多士炉、煮蛋器/蒸蛋器等产品。
2019年,“创意小家电第一股”小熊电器登陆长期资金市场,自此,公司连续两年营收及净利润大增。
“网红”小熊电器,也通过用户互动和社群营销,成功地将品牌打造成了“顶流”的小家电品牌。
在小红书等流量平台受到年轻人追捧,在618、双11等电商促销活动中也多次在小家电品类获得销量榜首,与之相伴的则是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。
2021年开始,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阶段,包括小家电在内的各行业均遭受了集体性阵痛。
奥维云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1年厨房小家电市场零售额为514亿元,同比下降14.1%;零售量23744万台,同比下降13.5%。
在此背景下,小熊电器当年营收和净利双下滑,究其原因,公司表示,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芯片紧缺压力导致。
据小熊电器公布的2022财年年报显示,全年实现收入41.18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,同比增长14.18%;归母净利润3.86亿元,同比增长36.31%;扣非纯利润是3.62亿元,同比增长40.19%。
这是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,尤其是长尾家电被打上轻奢标记,同行普遍营收、归母净利润单降或双降的当下,小熊电器实现了营利双增,扭转了公司在上一年营收、利润双降的局面。
回顾2022年,小家电市场降温趋势明显,业绩表现整体低迷,如主打高端路线亿元的营收出现个位数下滑,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6%;苏泊尔营收也出现微降,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不到10%。
而小熊电器的表现却让长期资金市场眼前一亮,财报发布后股价开始回振,今年6月中旬涨至年内高点97.7元/股,之后又开始回落,截止2023年8月22日收盘,报62.51元/股,最新市值97.87亿元!
从营收、利润双降转变为营收、利润双增,小熊电器的翻身仗增添了投资的人对其的信心,股价一路涨至高点,股东因个人资金需求来做减持确实把握住了好时机。
据小熊电器7月20日披露的公告,持股票比例9.68%的二股东施明泰拟减持不超300万股,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.92%。
6月27日,小熊电器发布《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》,前十大股东龙少柔拟减持不超过100万股。距离上一次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毕,刚刚过去不到两周。
2023年4月起,小熊电器前十大股东永新县吉顺资产管理、龙少宏进行多次减持,分别合计套现8700.7万元、4140.03万元。
其实早在2020年9月,小熊电器前十大股东龙少柔、龙少静、施明泰便先后进行多次减持。
彼时仅用4个月时间,龙少柔合计减持163.57万股,套现约3.00亿元;龙少静合计减持63.45万股,套现约1.25亿元;施明泰合计减持84.7万股,套现约1.15亿元。
叠加2023年4月减持套现金额,龙家三姐妹已通过减持股份累计套现约4.56亿元。
两年后,小熊电器再次实施多次减持计划,不知是否出于对未来前景的信心不足?不置可否。
但可以看到的是,在今年4月开启减持计划时,小熊电器的股价距离刚上市时的历史高点已是“腰斩”。
在漂亮业绩的背后,小熊电器“重营销轻研发”的标签仍未撕下,存货过高、产品质量上的问题频发的隐患也如影随形。
财报显示,小熊电器2019年至2022年期间的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.9亿元、4.4亿元、5.5亿元和7.3亿元;其中,广告及市场推广费分别约为1.3亿元、2.1亿元、3.1亿元和4.4亿元。
就拿2022年来说,小熊电器销售费用占比升至17.73%,而同行苏泊尔、九阳股份占比分别为10.69%和15.65%,均低于小熊电器。
公司如果只有少数的技术优势,不可能有太深的护城河。上有美的海尔九阳下探价格做挤压,下有各种山寨品牌的低价竞争,小熊电器的市场空间在不断被压缩。
近几年,小熊电器小家电的销量增速在不断下滑、以及去年底库存量迈入千万台,也某些特定的程度在诉说着小家电行业的竞争加剧。
数据显示,2019年至2022年,小熊电器在小家电行业的销售量增速分别为30.39%、40.22%、-13.70%、3.28%,可见,自上市以来,截至去年末,小熊电器的小家电,其年度销售量的增速呈现明显、大幅放缓。
2022年1月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查结果为,小熊电器型号为XNQ-A02F1的吸奶器被检出“标志和说明”项目不合格。2022年3月,小熊电器型号为ZDH-A06G1的电水壶因沸水断电时间超标而被江苏省消保委认定抽检不合格。
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,小熊电器的产品也经常被投诉产品质量有问题,截至6月底,记录有关小熊电器的投诉达493条。
7月13日,小熊电器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业绩逆势增长,净利润同比增长50%-65%。
营收增速与一季度相当,还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利润端。23Q1扣非归母净利润1.51亿元,而Q2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在0.54-0.77亿元,同比减少了9%-31%,环比则减少了49%-64%。
在当前业绩预期负面、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,或许小熊电器又将面临一次戴维斯双杀!
版权所有 © 2020 乐鱼网页版-登录页面 技术支持:网站地图